close
想要用這個分類記錄我的雜誌閱讀感想或是書摘。所以這部分可能多是一些流水的紀錄、自言自語、或是更無聊的雜誌目錄之類的。主要是希望以後可以方便搜尋,找回一些印象。

前幾天把我累積了半年多的雜誌們一一拆封,放上書架,沒想到開始工作之後我看雜誌的動力少了這麼多!三份雜誌、一個月四本的量,半年多下來也堆了好幾十本在床頭了,一次拆封真的很爽,可是也在想,到底要什麼時候才可以看完?

提醒自己以後不要一次訂那麼多本雜誌,不然一沒動力起來,連看個雜誌都變成壓力。偏偏在書店看到其他書還是會想買,這才頭大呢!像我另外買的一些雜誌,也發現好幾本沒拆,有一本音響的書還是從去年買到現在,然後前陣子買了今年的版本後才發現架上還有去年買的版本...完全在架上被遺忘著。

這一期的封面主題是「完全研究Wii風暴」。
討論的面向還挺多的,有任天堂的歷史介紹、專家的遊戲感受訪談、相關網站介紹、還有Wii概念股指引等等。

講了這麼多,很多都是瀏覽過去看個印象而已,主要還是想要看Wii的設計動機在哪。畢竟一個上市前大家都不看好的機器,是怎樣扭轉乾坤,推翻所有人的預測,搞翻SONY的PS3、微軟的XBOX360以技術、畫面、規格為主導的主機市場。 設計者究竟有怎樣的遠見呢?這些才是我比較想要知道的。「他們怎麼會想到要這樣做?」這種創造力的探討我比較有興趣。

回歸到企業的最基本宗旨:獲利與創新。任天堂的新主機每賣一台任天堂的收入就增加不少,我看過網友說,其實Wii的畫面在他看來大概介於PS與PS2之間而已,這樣的畫面現在用很便宜的硬體就做得出來囉!所以任天堂當然賣主機也可以賺錢。相較於微軟目前整個XBOX360計畫還是虧損中、PS3每賣一台SONY要自行吸收高達200美元成本來看,任天堂的錢已經注定賺得比另外兩者多了。

更何況玩過Wii的人根本放不掉Wii,沒有主機的人至少也想要隨身帶一枝控制器。雜誌內文說,人手一枝控制器將會成為流行,控制器的記憶體可以搭載自行設計的自己的圖像,變成一種個性的代表,就像去保齡球館帶著自己的保齡球、去打網球帶著自己的球拍一樣,「帶著我的控制器到朋友家玩Wii」將會成為一個新社會流行。

很意外地,Wii的工業設計理念被兩個專家推翻,大家竟然都覺得Wii很醜,手把很不好拿,設計理念模糊不清。連任天堂設計者都沒有體貼地料想到「Wii是很容易讓人將手把丟出去的」而沒有將控制器設計的更「黏手」。甚至還有一個網站是「Wii Damage」專門刊登這台主機對家裡造成什麼樣的災害(通常是電視被控制器插爆)。但是,雖然他很麻煩,可是全世界還是很愛他,因為他很好玩,而且男女老少都會愛玩,他就是這麼容易上手、這麼直覺地好玩。

剛上市時Wii是因為太多人要買而缺貨,PS3則是因為製造門檻太高廠商很難做所以缺貨。兩者高下立判。希望台灣趕快上市囉!連我姊姊都想要玩了!任天堂這次的大反撲真的太強了!

Wii概念股指引...看看帶過去而已,畢竟我又不玩股票,基金就有夠玩了。

============

還有一個主題是網路書店、出版社、電子書,這部分我就興趣缺缺,沒有細看,只大約看了一些介紹跟數據。不過電子書這部分,因為是科技的部分所以我有稍微仔細看一下,電子書是一項科技的新應用,但是我認為終究不能成為流行吧!畢竟看著電子紙(其實是薄型平板機器)跟看著真正的書本,那感受還是是差很多的!

接著的單元是介紹一些過年放假適合去的免費好康網站,因為我對那些也沒啥立即的需要,當作以後娛樂的參考指標好了。其中有一個網站好像是「餐券網」上面有很多好吃餐廳的介紹,還有照片,應該是視覺派出門覓食的好幫手。

還有介紹一些不錯的相本網站,讓我真的很想把無名換掉,可是無名最近表現稍有起色,所以觀察期繼續延長...但是PIXNET、Zooomr、flickr等等網站都是備選。只可惜這些網站的BLOG功能都不太強的樣子。

部落格達人單元介紹了紅遍半邊天的dodolook,1984年生的網路搞怪美少女。我沒有去看過她的網誌,因為這麼流行的東西怎麼能引得起我的興趣?除非朋友丟給我看,不然通常我不會自己去看的吧~我的網誌來看的人次才五千多,她的卻已經破五百萬了。那我,應該是沒有臉去見她,哈哈哈!好啦,有機會我會說服自己去看看的,畢竟很多人說每天都要看了dodolook才有輕鬆愉快的心情,如果真的這麼神奇...喔不,光是想到有五百萬人次上去看過她的網誌,那她的內容應該就不會對我產生什麼影響了吧?想到如果我也跟其他人一樣受她的影響、被她制約,我就混身不舒服喔!可是她的成功就來自於她的無厘頭,輕鬆自在卻很認真地經營她的部落格。「要用『心』經營,偷懶很容易被發現喔」恩,這句話要記著。她的網誌是「
www.im.tw/myvlog/dodolook 」在淡忘了這篇介紹之後,有空還是要記得上去看看啦,把自己的網站經營得這麼好,以後有心要做的時候真的該學習她一下!。

另外像無名上的illyqueen, DrPickup也被介紹了,沒看過他們的東西,但illyqueen講的是一些愛情的東西,DrPickup則是在講一堆搭訕的故事的樣子(基本上雜誌上介紹的東西我應該都沒看過,而經過雜誌介紹之後,或許是基於羨慕或嫉妒他們有很多瀏覽人次的心理,我也不會當下就好奇地點進去看看是多麼好看。骨子裡我可能有反流行、反大眾的基因吧。)

其他幾個專欄還有公司的訪談...這部分在我看雜誌的比重中越來越少,因為別人怎樣的看法對我來說好像慢慢失去吸引力了,大師再怎麼大師,寫出來的太主觀、邏輯怪異、論點詭異,還是很難讓人消化。而公司的專訪更是越看越像是股票風向球,不看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rycml 的頭像
    jerrycml

    jerrycml

    jerryc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