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卡迎向開闊人生的第一步,走得是搖搖晃晃恍恍惚惚。
眼前走著的是一條看似光明的道路,一回首才發現原來置身一片無盡的濃霧。
人物:公司老闆T先生,公司經理W小姐,老闆娘H小姐。很大的C工廠主管G先生、業務K小姐。更大的L工廠主管P先生。
「來!乾杯!」『好~乾杯~』後面接話的是K小姐,講話的同時她將酒杯湊上來與大家敬酒。拖長的語尾明顯地讓人感受到她喝多了,再看一下她的臉,從她微微下垂的面部肌肉以及放鬆的眼角、無神的眼神來看,就更可以確認她真的喝了不少,差不多極限了。但開心地喊著乾杯的老闆以及很殷勤地附和著的G先生,似乎並沒發現,還是直往K小姐的杯裡斟酒。
其實老闆他們也不是真的就這樣光喝而已,阿卡在心中還是有點佩服老闆,因為在他們的「哈拉閒聊」之中,老闆還是可以機智地把話鋒轉到生意上面,也藉機挖苦對方。「酒」在這種場合成了非常好的「交際工具」。
「嘿,阿卡,你知道我們今天來可不是應酬喔,我們跟G先生是好朋友喔!雖然他上次給我們的價錢比給別家的多了一兩百塊美金,可是你知道,生意歸生意,我們朋友歸朋友喔!今天是跟朋友來吃飯,我們不談生意!來,跟G先生乾杯!」
然後G先生會一臉汗顏的樣子回應:「唉,T,你也不是不知道這價格不是我們小業務可決定的,如果可以給你低我當然給低啊,我們都什麼交情了對不對。只是我們上次真的沒有給你高價,你要明察啊!可是你說的也很對啦,生意歸生意,是不會傷害我們之間好朋友的關係的啦!」
這裡是太極拳道場嗎?類似這樣穿插「上次給我們高價」於「輕鬆聊天」之中的對談,幾乎是這場飯局間對話的主軸。
老闆說的對,我們是來跟好朋友吃飯,不是來應酬的。所以,老闆沒有說錯,這份工作是沒有應酬的。阿卡在心中想著,這應該就是老闆的邏輯。
「對啊,阿卡,你看,你要多學學G先生啦!你看他這個『境界』,就是這樣啦!而且你看,作我們這行這麼舒服,又可以在中午時間跟好朋友出來吃飯,你說好不好?你怎麼還會想走?有幾個人像我們這樣,可以不用擔心工作,就專心跟朋友開心聊天就好了?等你體會到這個『境界』之後,我要你走你都不會想走咧!」
看到沒?老闆可是試著一面搞定客戶一面又想搞定阿卡。這才是老闆的「境界」啊!
但是關於老闆的境界,阿卡沒多大興趣想要探究,大多是陪笑帶過。他比較關心的是,店裡到底還有幾瓶清酒可以來讓他們「暢飲」。
阿卡在酒局剛開始時奉行「喝一停一」的原則。他其實知道「喝了一口就要一直喝下去,不想喝就從頭到尾都不要喝,或是不要參加飯局」的道理,但是他還是願意相信老闆說過的話:「不會喝、不能喝就不要勉強。」
一開始老闆是會關心阿卡還能不能喝的,偶爾會比一下阿卡的杯子問:「你還好嗎?」『我OK!』阿卡當然是這樣回答,因為真的沒有不OK的感覺。
但是事情總是會出乎阿卡意料之外。酒過幾巡之後,老闆忽然冒出這段話:
「嘿,G,你知道從一個男人喝酒的樣子就可以看出這男人做事的氣魄嗎?你同不同意?」
『我當然同意啊,我看過這麼多人了,這句話真的再準不過了啦!』
老闆跟G先生的對話,聽在阿卡的耳裡,他還是覺得很無奈又很好笑。怎麼喝酒方式跟做事態度也有關連了呢?老闆你未免太過矯情,而G你也太會做面子給人了吧!他裝作沒聽到,還是在下一杯的時候停了,敬酒後只喝了一口就放下杯子。
阿卡笑稱:「我這是日本式的啦!日本人喝酒說乾杯,都不會全乾,都是喝一口的啦!」
『喔~是這樣啊!可是我們這邊是台灣啊!要用台灣式才行喔!』老闆跟G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出這句話,好像他們已經很熟於應對 阿卡這類的反應了。
阿卡沒再多說,因為說了大概也沒用,馬上會被頂回來。他現在比較期待的是這頓飯趕快結束。阿卡看過酒醉的人的樣子,他知道在座的幾個人都快要醉了。
數了數桌上的清酒瓶,已經堆了八到十瓶了。在老闆跟G先生合力作聲挖苦阿卡之後,G先生約老闆一起去廁所。吃了菜,喝了湯,還喝了酒,會想上廁所是很正常的事情。看著老闆T跟G先生互相攙扶走去廁所,阿卡想,趁現在該要好好關切一下幾近昏睡的K小姐了。
但是阿卡也馬上明白,老闆他們的「醉」其實也是一種工具。
眼前走著的是一條看似光明的道路,一回首才發現原來置身一片無盡的濃霧。
人物:公司老闆T先生,公司經理W小姐,老闆娘H小姐。很大的C工廠主管G先生、業務K小姐。更大的L工廠主管P先生。
「來!乾杯!」『好~乾杯~』後面接話的是K小姐,講話的同時她將酒杯湊上來與大家敬酒。拖長的語尾明顯地讓人感受到她喝多了,再看一下她的臉,從她微微下垂的面部肌肉以及放鬆的眼角、無神的眼神來看,就更可以確認她真的喝了不少,差不多極限了。但開心地喊著乾杯的老闆以及很殷勤地附和著的G先生,似乎並沒發現,還是直往K小姐的杯裡斟酒。
其實老闆他們也不是真的就這樣光喝而已,阿卡在心中還是有點佩服老闆,因為在他們的「哈拉閒聊」之中,老闆還是可以機智地把話鋒轉到生意上面,也藉機挖苦對方。「酒」在這種場合成了非常好的「交際工具」。
「嘿,阿卡,你知道我們今天來可不是應酬喔,我們跟G先生是好朋友喔!雖然他上次給我們的價錢比給別家的多了一兩百塊美金,可是你知道,生意歸生意,我們朋友歸朋友喔!今天是跟朋友來吃飯,我們不談生意!來,跟G先生乾杯!」
然後G先生會一臉汗顏的樣子回應:「唉,T,你也不是不知道這價格不是我們小業務可決定的,如果可以給你低我當然給低啊,我們都什麼交情了對不對。只是我們上次真的沒有給你高價,你要明察啊!可是你說的也很對啦,生意歸生意,是不會傷害我們之間好朋友的關係的啦!」
這裡是太極拳道場嗎?類似這樣穿插「上次給我們高價」於「輕鬆聊天」之中的對談,幾乎是這場飯局間對話的主軸。
老闆說的對,我們是來跟好朋友吃飯,不是來應酬的。所以,老闆沒有說錯,這份工作是沒有應酬的。阿卡在心中想著,這應該就是老闆的邏輯。
「對啊,阿卡,你看,你要多學學G先生啦!你看他這個『境界』,就是這樣啦!而且你看,作我們這行這麼舒服,又可以在中午時間跟好朋友出來吃飯,你說好不好?你怎麼還會想走?有幾個人像我們這樣,可以不用擔心工作,就專心跟朋友開心聊天就好了?等你體會到這個『境界』之後,我要你走你都不會想走咧!」
看到沒?老闆可是試著一面搞定客戶一面又想搞定阿卡。這才是老闆的「境界」啊!
但是關於老闆的境界,阿卡沒多大興趣想要探究,大多是陪笑帶過。他比較關心的是,店裡到底還有幾瓶清酒可以來讓他們「暢飲」。
阿卡在酒局剛開始時奉行「喝一停一」的原則。他其實知道「喝了一口就要一直喝下去,不想喝就從頭到尾都不要喝,或是不要參加飯局」的道理,但是他還是願意相信老闆說過的話:「不會喝、不能喝就不要勉強。」
一開始老闆是會關心阿卡還能不能喝的,偶爾會比一下阿卡的杯子問:「你還好嗎?」『我OK!』阿卡當然是這樣回答,因為真的沒有不OK的感覺。
但是事情總是會出乎阿卡意料之外。酒過幾巡之後,老闆忽然冒出這段話:
「嘿,G,你知道從一個男人喝酒的樣子就可以看出這男人做事的氣魄嗎?你同不同意?」
『我當然同意啊,我看過這麼多人了,這句話真的再準不過了啦!』
老闆跟G先生的對話,聽在阿卡的耳裡,他還是覺得很無奈又很好笑。怎麼喝酒方式跟做事態度也有關連了呢?老闆你未免太過矯情,而G你也太會做面子給人了吧!他裝作沒聽到,還是在下一杯的時候停了,敬酒後只喝了一口就放下杯子。
阿卡笑稱:「我這是日本式的啦!日本人喝酒說乾杯,都不會全乾,都是喝一口的啦!」
『喔~是這樣啊!可是我們這邊是台灣啊!要用台灣式才行喔!』老闆跟G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出這句話,好像他們已經很熟於應對 阿卡這類的反應了。
阿卡沒再多說,因為說了大概也沒用,馬上會被頂回來。他現在比較期待的是這頓飯趕快結束。阿卡看過酒醉的人的樣子,他知道在座的幾個人都快要醉了。
數了數桌上的清酒瓶,已經堆了八到十瓶了。在老闆跟G先生合力作聲挖苦阿卡之後,G先生約老闆一起去廁所。吃了菜,喝了湯,還喝了酒,會想上廁所是很正常的事情。看著老闆T跟G先生互相攙扶走去廁所,阿卡想,趁現在該要好好關切一下幾近昏睡的K小姐了。
但是阿卡也馬上明白,老闆他們的「醉」其實也是一種工具。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