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棋王」的初印象,是梁家輝主演的那一部電影。
可是由於對那部電影的印象太深刻,反而壞了我跟小說「棋王」的初次接觸。

小說的棋王,沒有電影版的時空交錯,也沒有精彩萬分的棋戲場景,因此第一次讀的時候,感覺很乏味。最後無疾而終,不怎麼厚的一本小說我沒讀完,又放回書架上。

但是這次重讀,過程卻是輕鬆愉快,而且前後也不過兩週就看完了,看書之速度慢如我,也可以這麼快就看完,可見得,這本書真的不怎麼厚,但反過來也可以說,這本書是非常之精彩。

先不談故事的內容,我印象最深的是故事中的元素:純真、天才、矛盾、掙扎。

故事中沒有人是有著罪惡的,但是都有弱點。這一點很符合現實(雖然我還是覺得人是會有罪惡的)。故事的背景是七零年代的台北,當然也牽涉到了一點社會關懷,探究現代工商業社會的都市人,是如何無奈地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看來還是要提到故事內容才行。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失意的畫家,為了生計他轉而開了廣告社,跟電視公司合作,是一個節目「神童世界」的美術設計。而故事就是圍繞在這位主角,還有碰巧被製作人發現的「神童」之間。主角身邊的家人、朋友、工作伙伴也在其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對於這位神童,各有算計,也各有看法。

神童因為有預知外來的能力,所以他下棋從來不輸,但這項驚人的消息在這些人知道之後,每個人都對神童有所求,也各自為自己的所求合理化,最有力的理由,便是:我不利用神童,他也終究會被別人利用,我利用他,也是在保護他,而我的利用,絕不會像其他人的利用一般猶如剝削。

可是即使一位學歷史的朋友只是希望神童告訴他人類的未來到底會如何,那終究是出於自私的舉動啊!

另外一方面,主角對自己的省思讓我看了覺得同情:

「你不能鑽牛角尖。你必須承認自己是二流角色。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傷害你,你必須懂得保護自己。你只能盡力而為,不能多想。」

「你不必填上這空白,一切都很好。」

主角不想要為神童擔心,而神童也的確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神童最後說:

「我不需要未卜先知,我自己會下。我喜歡下棋,你願意陪我下棋嗎?」神童說這句話的時候眼中像散發出光芒一般閃亮。用自己的能力贏了老棋王,遠比用自己預知的棋譜來下來得開心太多了。或許身為一個普通人,更能品嚐到箇中的樂趣。

最後的一兩章,配合著我一邊聽著的音樂,讓書中的情節加乘不少。而當我看到神童說的那句話的時候,我幾乎要掉下眼淚。神童好勇敢,他也很明白身邊的人對他的算計,可是他不要當神童,他選擇把自己的異能藏起來,讓自己只顯露出十二三歲童稚的眼神,而那深邃蒼老的眼神,只有在某些剎那他說出智者一般的言語時,才會無法收斂。他在什麼都可以知道之後,認真地認為自己不想當神童。

普通是常態,超人是變態,變態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

書中最後還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熱力學理論(作者還真不愧是學理工的):

「熱力學裡有一個熵的觀念,熵越少的體系,越有秩序。熵越多的體系,越混亂。混亂本來是常態。你一定要使東西變得有秩序,就違反了常態。

我們人類發明這樣東西、發明那樣東西,世界好像越來越有次序,可是公害問題和環境污染更嚴重,就是因為你使一部份變得更有秩序,別的部分就一定更混亂。你消耗的能越多,世界上的熵越增加。」

作者真的挺高明的,又在講神童,又在講社會,還來個熱力學定律。看似不著邊際,但又好像有點關係。看這本書很有趣就在於,不只在看故事,還可以有一點思考的材料可以應用。

這本小說誕生已經有很久的時間了,這表示我們的社會從很久以前就已經讓人覺得很混亂了吧,只是當今的世界自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我們是不是更需要一個可以預知未來神童呢?
套個書中的邏輯,神童既然是神童,也就不會笨到讓你知道他是神童了。

所以如果你知道某人是神童,那他一定有讓你知道的道理。
而如果你夠聰明,也就不會去問神童一些有的沒有的問題。


===============================
 
一邊搖著呼拉圈一邊看著這本書
我真的搖到流汗了!
配著「魔法公主」好聽的原聲帶
看到神童最後說的那幾段話
我的雞皮疙瘩一直跑起來
有一股感覺從身體內部竄到頭頂
(說真的那像是一群螞蟻穿過我的身軀升天的感覺)
那股感覺在嘗試著敲醒自己...

想睡了
不能寫更多了
感覺有很多,不能一次講完好可惜

繼續往下一本書邁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rycml 的頭像
    jerrycml

    jerrycml

    jerryc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