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年底GOOGLE終於推出了AdSense繁體中文版,但是華文世界早就有部落格加入這個網路廣告平台了,更別說早就有不少部落格大站因為這個「服務」造就一個月數十萬美元的收入。


AdSense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騰出一個空間給GOOGLE放廣告,而廣告得來的收入,GOOGLE會跟你拆帳。幾個知名的大站,有平均月入30萬美元的能力。GOOGLE這個「媒體公司」,賣的是商業世界很原始的概念-廣告,這可說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至今他們的發明,都圍繞著廣告的概念進行。

好吧,就算說在自己的網頁上放廣告是早就有的概念,但是也唯有在GOOGLE最擅長的「搜尋、配對、連結」工夫上面,這個概念實現了超乎想像的利益,甚至有可能將GOOGLE的股價推到每股一千美元。

這篇專題報導中讓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一個台灣的部落格-艾瑪隨處走走。創辦人是一個工作主婦,從小就有寫日記的習慣,長大之後對事物總有獨特的見解與看法。她的部落格可算是台灣能見度最高的部落格,瀏覽人次高達八百萬人次,並以每天一~二萬的速度持續成長中。AdSense兩個禮拜帶給她的收入,比她交給無名一整年的費用還多。

講到無名就想到之前這個大站被台灣雅虎併購的事情。前陣子有一些網路重量級的人士開記者會批評這一樁買賣,會扼殺之後創意的產生,也就是,無名之後不會再有無名了。台灣雅虎與無名聯手拿下了台灣網路流量80%,以後廣告的定價、服務內容的制訂,都由他們自己講就算,這是那個記者會所要表達的概念--公平競爭、公平交易。而台灣雅虎這邊則是說:市場會決定一切,一切交給網友自己決定。是啊,網友會決定拋棄一個爛服務,但是這個淘汰的過程,一定會比較慢,因為網友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背棄,不然以使用習性來說,誰會在下一個比較好的東西出來前,就先放棄自己、和很多朋友都在用的無名呢?尤其是當網路上根本沒其他東西好選的時候。

我也有注意到,我上網的習慣,最常的確就是上雅虎奇摩跟無名爛站...

這一次特別注意了一個人物報導,是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的故事。王雪紅好像是王永慶的女兒的樣子,當年在國外求學的時候,她老爸規定每天都要傳真家書回家換生活費,而老爸也會鉅細靡遺地跟她講解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難,以及抽絲剝繭後的解決方式。年少時就有這樣的訓練,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造就這個創造兩代股王的女強人。當年紅極一時的威盛便是當時的股王,現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品牌以及代工龍頭-宏達電,也是她一手打造。這期的介紹還算值得一看,不過跳掉的部分還是比詳細看的部分多...

現在漸漸體認到,一本雜誌裡面的內容真的不需要一字一字看清楚,真的要感受文字的話,拿這種精力去讀小說、散文那種純文學的書籍比較適合。雜誌嘛!堆積了很多文字,說穿了都是一種填補版面的技巧。

另外一個大專題是微軟推出了新的作業系統-VISTA,相信大家即使沒用過也聽過了。但是我想這個產品在市場上,一定很難造成流行,因為要開啟他的所有效果還要運作順暢,這樣的電腦硬體需求,還高於目前電腦市場的主流吧!而且雖然在微軟來說有許多的創新,可是在蘋果、LINUX等其他作業上面,很多東西早就有了--當然對於這一點,微軟的話是反過來說的,他們說「雖然在其他作業系統上這些顯示效果跟功能已經出現過了,但在WIN系統上是頭一次出現」,該開心嗎?很無言吧,偏偏這間公司的作業系統,幾乎全世界、你身邊有在用電腦的人都在用,所以這些東西對很多人來說,就是第一次見到、就是創新。

而另外一個讓我覺得值得存疑的地方是,微軟還是不放棄MCE,還是想要讓電腦成為家庭的影音中心。我一直覺得這是不太可能的,或是保守一點地說的話,是「近幾年內不可能」,要再講區域範圍的話,我覺得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應該不太可能」。大家客廳裡擺的還是一般的家電類型器材啊,就算有人買PS3、XBOX360這一種新世代、兼具影音中心功能的主機,最常還是拿來玩遊戲而已吧?電腦即使加上了一個MCE版本的WINDOWS,還是很難讓人抹去電腦的印象的,擺一台電腦在客廳?目前我還真的寧願擺三四台各種比較專業、分工的視聽器材在客廳就好。

這個專題還介紹了很多VISTA的新效果、功能,還挺炫的,下次升級電腦之後應該可以裝來看看。真的是會吸引人啦!

剩下兩篇比較感興趣的文章是PTT的訪問,還有林暐哲音樂社的訪問。

PTT是一個很大的BBS,大概也只有台灣有這種獨特的現象,當世界都在風靡圖文並茂、甚至還有影片可以看的
WEB 2.0網站的時候,BBS可還是個純文字的環境呢,但偏偏這個有75萬人註冊、每天晚上有6六萬人同時在線上、超過一萬個討論區24小時隨時可以更新的網站,卻是每個年輕人都知道、或是都上過、每天都要用的網站。

最重要的,是這個網站不以營利為目標,也堅持不商業化、不被併購。這個堅持,很令人欽佩,因為它捍衛的是在這個網站上所有人的言論自由,維持一個真正自然又公平的平台。

而林暐哲音樂社的訪問中,先撇開他發掘、製作了陳綺貞、楊乃文、蘇打綠等歌手、樂團不說,最吸引我目光的是記者個其中一個問題,提到了張惠妹的瓶頸。他覺得台灣有七八成的音樂製作人都會認為阿妹是國寶級的歌手,好好走下去的話可以走到像是國外U2樂團主唱的那種境界(務實一點來說的話,可以像蔡琴那樣的境界),但是台灣目前還是把阿妹做的跟一般流行歌手一樣,沒有把她的形象提升到她該有的程度。阿妹跟蔡依林要怎麼比呢?這兩個調性不同的東西怎麼放在一起比?可是台灣卻一直把阿妹的格局作小,一直拿阿妹跟其他後起之秀做比較。

張雨生離開之後的阿妹,調子就偏了,後來還出現了阿妹嗓子壞掉的傳聞,林暐哲說,其實那是成長的一部份,阿妹成長了聲音當然也會跟著帶點滄桑,可是媒體卻推波助瀾地批評是嗓子壞掉了,讓聽眾看阿妹的焦點也跟著模糊起來。而唱片公司卻又沒有製作一些更能讓阿妹發揮其特色的音樂,讓阿妹一直停留在跟新人競爭的舞台。其實只要公司有決心,是可以做幾張市場比較沒有回應但是卻能有效提升其形象、質感的專輯的,只是台灣的公司還是太短見。「台灣的音樂產業現在不缺talent,而是缺talent manager。」林暐哲說。

果然提到了阿妹、張雨生,我眼睛就會亮一下。的確,阿妹第二張專輯之後(也就是張雨生離開之後),我就開始少聽阿妹的歌了...至今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也依然是前兩張專輯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rycml 的頭像
    jerrycml

    jerrycml

    jerryc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